柳州台球运动中长台的打击和近距离的打击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差距?
柳州台球运动中长台的打击和近距离的打击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差距?

柳州台球——一般说明由于我们在球杆接触母球的过程中还有能力对母球的路径进行调整,因此,我们身体的方向只需要处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我们都有机会准确地将子球打进袋口。

柳州台球——如图1所示:我们身体的方向在这个角度范围之内,都有可能将子球打进。(*于对准哪个方向有怎样的变化,这是属于塞球控制的细节了。在这里不适合进行这么大篇幅的讨论,我们以后有机会再来详细讨论,或者请参考《新台球理论》一书。)但是这种特性却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影响:
如图2所示:当子球距离比较远的时候,由于身体的这种能力,导致我们在身位的调整上容许有更大的误差存在。表面上看,我们似乎是更容易打进子球了。但实际上,却使我们更不容易分辨自己身位的精确度了。

柳州台球——结果,我们在面对长台的时候,通常都只能草草了事。长此以往,我们的台球技术当然不容易进步了。因此,我们需要在打击长台时候,建立一种精确度比较高的调整的依据,并且*终将这种依据应用到我们任何的打击中,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打击的精确度。长台低杆我们必须固定球杆击打母球时的偏移量,这样才能寻找出正确的身位。


如图3所示:如果我们能够限制自己利用母球的偏移量进行瞄准打击,那么,子球处在前方的视野就会变得非常狭窄(集中)。因为打低杆的时候球杆接触母球的过程比较长,因此母球的偏移量比较容易控制。而练习长台低杆可以锻炼我们的集中度,并且建立起一个比较狭小的身位的选择空间,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方向感。不同距离的瞄准感觉
如图4所示: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母球要将子球打进袋口,只需要让母球行进在A路径上,只要力量足够,就一定能够把子球打进袋口。这点毫无疑问。
但这是我们大脑当中存在的判别方式,我们身体内建的本能反应却不是从这个角度来观察母球和子球之间的关系的。虽然这两颗母球与子球角度是一样的,但是因为距离不一样,所以进球点与母球的中心的相对方向是不一样的。在母球1和母球2的位置上,由母球1和母球2的中心与接触进球点的位置形成了两条线(蓝线B和红线C),绿色的线A和这两条线所形成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身体是根据这个角度来建立本能反应的。这是因为在这个角度的变化中,还存在一个“距离”变化的因子在里面。(距离越小,角度越大)
我们的大脑的判断,是依据角度来判断的,因此是一样的。但是本能反应却是以母球中心点和子球进球点之间的夹角(距离变化)进行判断的,因此是不一样的。AB所形成的夹角比AC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要大,因此就算是长台非常精确了,近距离也不一定更精确。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习惯了长距离的打击,那么在近距离的时候,大脑是感觉变得容易些了。但是,本能反应却存在着差距的,因此,动作不会流畅。
很多人以为把困难的球练会了,简单的球形也理所应当会了,这是不对的。应该是先把简单的球形练熟,那么难的球形就会变得相对简单。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简单做到无懈可击了,我们才有资格克服困难!